成都配资平台 红海危机下航运期货助企业避险

  自2020年以来,在全球新冠疫情的扰动下,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周期,从2020—2021年的“一箱难求”运价暴涨,到2022年下半年的集装箱运价塌方式下跌之后成都配资平台,市场逐渐回归理性。

  而2023年底爆发的“红海危机”导致红海航线遇阻,运价又经历了一轮暴涨。错综复杂的局势为港航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,亦为相关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。

  “说实话,新冠疫情期间及红海危机期间,对我们产业企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。不同的是,红海危机期间因为有了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作为避险工具,我们的损失相对小了许多。”青岛朗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江向记者表示。

  去年11月以来,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外溢影响下,红海紧张局势对海运市场造成多重风险,运价波动明显加剧。而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的上市,给企业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。

  从货代企业的角度来看,李长江表示在有期货工具之前,只能被动接受船公司报价,同时不断压缩自身利润,与其他货代公司竞争客户。有了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,一方面可以提供价格走势参考,为企业日常经营提供重要的指导;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套期保值交易,可以转移价格不利的风险,为企业稳定经营带来相当大的帮助。

  其中在价格发现方面,期货市场反映了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,提供远期价格指导。“对于货代企业而言,可以根据远期价格走势与船公司及货主客户进行运价合约磋商,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,以此提升综合运营水平。”

  在风险规避方面,根据期货向现货价格回归的特性,货代企业通过买入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来规避运价上升风险,通过卖出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规避运价下跌风险,减轻了企业的决策压力,降低了可能遭受的运价波动损失。

  具体来看,李长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,2023年12月“红海危机”初步爆发,也门胡塞武装攻击红海运行船只,亚欧航线运价有大幅上涨风险。但当时公司已按照12月下旬即期运价与部分客户签订1月中旬出运50TEU合同,此时毁约可能面临法律风险。

  “为了在不出现法律风险的基础上,尽量降低公司可能面临的亏损,我们选择12月下旬在期货市场上买入8手EC2404合约进行套期保值,彼时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为1348.6点,而现货市场上海至欧洲基本港运价为1497美元/TEU。”他说。

  而后,2023年12月末至今年1月初,随着“红海危机”愈演愈烈,各大船公司绕行好望角造成短期运力短缺、运价大幅抬升,公司于是在2024年1月16日、17日分别将期货头寸平仓,结算价分别为2089.4点、2028.3点,此时的上海至欧洲基本港运价为3103美元/TEU。

  “经过核算,现货市场因为运价上涨,公司承担损失金额约人民币56万元,但因在期货市场套保实现盈利29万元,最终净亏损27万元(人民币汇率按照7核算)。得益于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操作,公司较好地转移了运价上涨的风险,将相关亏损降到最低。”

  从贸易公司的角度来看,中哲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作为中哲控股集团下属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业务平台,公司以农产品、能源化工、金属等大宗商品及其制品的批发和零售为主营业务。他表示,公司每年有大量从中国出口至欧洲的集装箱发运需求,需要在海运集运即期市场订舱,面临海运集运出口运价大幅波动的风险。

  “运费作为贸易企业出口成本的一环,如果运价大幅上涨,会侵蚀企业利润。”他表示,尤其是红海事件发生后至今,运价出现大幅上涨,中国出口至欧洲的集装箱运价水平明显高于红海危机前,成本上升给企业海运出口带来较大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公司通过参与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交易,对冲运费上升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冲击,达到帮助企业风险控制和稳定利润的目的。

  具体来看,公司计划在2024年3月向欧洲格但斯克港发运14个集装箱大货柜。2023年12月5日,由于红海局势持续恶化,公司担心后期海运费上涨,于是在EC2404盘面建立5手多单,入场点位为763点。12月下旬,EC盘面上涨至1700点附近,公司认为期货市场盈利可以弥补现货市场亏损时,就平仓了结持仓,实现盈利23.4万元人民币。

  今年3月成都配资平台,公司集装箱真实出运价格为3500美元/FEU,14个FEU的出运费用比公司预计费用要高出2.1万美元,约合15.12万元人民币(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7.2计)。期现两端合计实现套保收益为8.28万元。通过参与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套保交易,公司用期货端的收益弥补了现货运价上涨时即期市场订舱的损失。